您即将离开本站,访问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5秒后自动为您跳转。

<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气象科普
“三重”拉尼娜,这个冬天会是“冷冬”吗?
记者: 发布时间: 2022-11-02 来源: 中国气象科普网

拉尼娜不是天气现象

很久以前,赤道东太平洋渔民(秘鲁和阿根廷人)便发现每隔数年,该地的海水就会异常升温,因此沿海一带的渔民以西班牙语El Niño(音译:厄尔尼诺,意为“男婴”,因为此种现象通常于圣诞节前后发生)名命这种现象。而相反的现象(赤道东部海水异常偏冷)称为La Niña意为“女婴”,或译作“拉尼娜”。

现在看来,首先拉尼娜不是天气现象,其次也不可能今天发生后天就消失。但确如当地渔民发现的规律一样:它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但后果和厄尔尼诺类似,都会引起全球或区域气候异常。可以说,拉尼娜是不折不扣的“坏妹妹”。

周兵介绍道:目前世界各国对关键区海温冷暖事件监测和认定标准不一致,世界气象组织也未曾推出统一的国际标准。一般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拉尼娜事件的监测标准是:连续5个月关键区海温指数3个月滑动平均值连续5次≤-0.5℃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澳大利亚气象局将关键区海温距平≤-0.8℃且大气南方涛动指数≥0.8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日本气象厅将连续6个月关键区海温的5个月滑动平均值≤-0.5℃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反之,则同样可定义为厄尔尼诺事件。

我国在2017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将拉尼娜事件定义标准采用新的国家标准:连续5个月的关键区海温指数的3个月滑动平均值≤-0.5℃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究其形成原因,是因为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拉尼娜实际上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正常情况下,来自南北半球赤道信(东)风把温暖的表层海水向西吹送,既增加了西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的深度,又为亚洲上空空气的对流和上升提供了能量;而高空气流返回到东太平洋上空,并呈现下沉态势,形成热带纬圈(沃克)环流。

但当拉尼娜事件出现时,信风甚至比平时更强,将更多的暖水推向亚洲,同时热带纬圈环流得到显著加强。在北美洲西海岸,上升流增加,将富含营养的冷水带到地表。

在过去的100年间,拉尼娜与厄尔尼诺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的循环已成为最强的自然气候信号。或许今后不论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现象,都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拉尼娜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

理解清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制,就不难发现它代表着一次冷水事件。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据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抑制全球变暖。但可不要被它这小女孩的名字欺骗,拉尼娜这种海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打破世界各地稳定的水热条件,导致全球极端气候频发。

在全球范围内,拉尼娜的出现导致南美洲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则容易形成洪涝。

特别在我国,拉尼娜现象往往促使我国夏季的主要雨带偏北,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南方降水偏少,造成“南旱北涝”的降雨格局。到了秋冬季节,我国寒潮明显偏多,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冻雨灾害,江南、华南地区降雨量明显偏少,气象干旱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供应紧张等不利影响。

如果回顾历史,从1950年至今,全球共发生了18次拉尼娜事件,每一次都造成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如果按照强度级别,可以分为弱、中等强度、强事件。

发生在2008年初的一次中等拉尼娜事件,使我国迎来一个冷冬季节,南方地区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

2021年在双重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3月澳大利亚遭遇“百年一遇”洪水,多地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观测到最大日降水量达307毫米, 洪水冲破道路、损坏房屋建筑。11月深秋季节,寒潮又突袭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地体验一夜入冬,在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积雪厚度可达20厘米以上。

今年夏季,美国加州受连续高温天气,克拉马斯国家森林地区遭遇了2022年迄今为止最强,最致命的大火。已烧毁克拉马斯国家森林约22500公顷土地,数千人被迫撤离家园。

我国也同样遭遇了极端性的高温影响,长时间保持在40度以上,重庆甚至出现了罕见的45度高温,这都是历史罕见的天气。长江流域也遭遇了61年来的最强干旱,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夏秋连旱”的情况。

据周兵研究员介绍,拉尼娜现象在去年11月左右已经出现了峰值,按照规律拉尼娜会跨越春夏两个门槛,峰值会有所降低。但到了今年2月左右,拉尼娜现象的发展很快又发展起来,这种异常的自然规律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2022年的异常高温干旱,也与拉尼娜现象有着一定的联系。

中国今年将迎来冷冬吗?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称,今年秋季以来(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6.7℃,较常年同期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9%,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八高。

拉尼娜的出现增加了今冬气温偏低的可能性,但具体偏低多少,又会有多少地方气温偏低都还是未知数。因此并不能说拉尼娜的出现,就代表了今年一定是个冷冬。对于某一年是否是冷/暖冬,是有一套国家评判标准。

据周兵研究员介绍,以往拉尼娜年份偏冷的概率较大,但是在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更加复杂,偏冷的程度在逐渐变小。

同时他也强调,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气候还会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的影响,气候部门也会将加强跟踪监测研判,及时提供最新预测意见和服务信息。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从10月底过后的一两个月,气温肯定是在波动中逐渐降低,大家还要注意保暖,增添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