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将离开本站,访问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5秒后自动为您跳转。

<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动态
黄河云视:全国典型!宁夏案例首次入选
记者: 发布时间: 2025-05-12 来源: 黄河云视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我区泾源“7·22”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避险案例入选。这是我区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对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2024年7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高峰村遭遇特大暴雨,日降水量122.1毫米,中午12时20分,高峰村地质灾害信息员金治奎在巡查中发现3户群众因雨水沿坡流动倒灌导致房屋出现裂缝、5户群众院落积水严重,周边山体存在滑坡风险,灾害威胁16户65人生命财产安全。当地政府在发现险情后及时处置,果断转移群众,成功实现零伤亡目标。

高峰村地质灾害易滑坡全貌

二、应急响应处置

高效应对处置。地质灾害信息员发现问题隐患后,第一时间报告泾河源镇副镇长,接到信息员报告,分管领导立即组织应急办干部到现场核查,采取现场处置措施,将居住人员转移到村部临时安置,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对现场情况报告镇党委、政府,经现场评估和综合研判,划定为危险区域,临时进行封控。

紧急避险转移。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泾河源镇信息报告后,综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确定的隐患点信息和高峰村区位条件,全面分析研判,发出整村撤离应急指令,协调应急队伍紧急支援,协助镇、村干部按照包户到人的撤离预案,迅速行动,共转移群众58户288人。

次生灾害防范。7月24日暴雨停歇,天气转晴,市县应急、气象、水务等部门研判会商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根据会商结果,派出自然灾害评估组,会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应急厅地质灾害处专家逐户走访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有序组织群众返回,并安排2个巡查组每日走访巡查。防汛期间,全县共发出预警信息15期,应急指令10期,预警短信2.3万条,集结应急队伍30支3000余人,调动救援机械15辆,人员转移车辆80余辆。

灾后恢复重建。为长期有效解决高峰村地质灾害避险工作,县委和政府将高峰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重要民生保障工程来抓,纳入自治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实行整村搬迁,截至2025年2月,泾河源镇高峰村异地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5月底前,全村除有户无房的人员外,剩余86户312人可搬迁新居。

新建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区

三、经验和启示

树牢安全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抢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党委和政府主动履职尽责,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定期排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立足于“防”,衔接好“救”,早预警、早排查、早发现、早转移,把地质灾害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强化基层风险意识。坚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前移,加强乡()、行政村干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发挥行政村地质灾害信息员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作用,落实发现隐患、举报隐患内部奖励机制,推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合力。

提升应对能力。各级组织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县应急、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定期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定期组织先期处置、转移避险、自救互救等综合演练,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储备应急物资,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高位推动,协同有力。各级组织迅速反应,坚持指挥在前、预警在前、转移避险在前,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挺膺担当、下沉一线,应急和防汛指挥系统响应迅速、高效运转,“五指成拳”协力推动应急避险工作开展。

靠前部署,行动迅速。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接到险情信息后,及时研判,启动应急预案,设立现场指挥部,坚决果断撤离群众,防汛期间,全县共转移群众711户2696人,抢险工作有序进行。

群防群治,合力攻坚。应急避险期间,广大党员、群众自发投入到应急避险的最前沿,主动配合,以强带弱,互帮互助,众志成城,消防、公安、民兵一线攻坚,转移群众、抢险救灾;乡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思想疏导,保证转移群众转得出、稳得住,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