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将离开本站,访问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5秒后自动为您跳转。
宁夏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全市2049万亩的国土面积里,荒漠化土地占比超六成。往昔,风沙灾害频繁,农田被黄沙掩埋、房屋受损的景象屡见不鲜。
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在昔日的中卫县(今中卫市)被创造出来,确保了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并把沙漠向后“逼退”25公里。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以麦草方格为核心的“沙坡头治沙”模式向各国推广,成为中国最早向世界输出的治沙方案。
2019年,新升级的“治沙魔方”问世——“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这一方式可将固沙时间延长至5到6年,并可实现工业化量产。
固定住沙面只是第一步。阻止沙子流动后,接下来就要在草方格里播下草籽、栽种苗木。凭借多年的治沙经验,中卫市国有林场总场工程师唐希明发明了“干”字形植苗器,将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劳动成本降低了50%,这种方式还被推广到甘肃、新疆等地。
2024年12月4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上,宁夏代表中国向世界推介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在宁夏的科学治沙团队里,气象部门始终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影响荒漠化的研究,优化已有的防沙治沙技术,明确荒漠植被对增温和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减缓和遏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新荒漠化……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在制订“国土绿化”行动工作计划前,多次与气象部门开展专题会商。根据气象部门建议,林草部门将2024年3万余亩柠条林的播种时间定在8月下旬。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三级气象部门积极对接,为此次行动制定精准的空地立体定点专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计划。
2024年9月4日,增雨飞机按照计划到达种植区域,开展盘旋式定点增雨作业。当天,该区域降水量普遍在15至20毫米,土壤渗透深度达20厘米。13日,气象与林草部门联合开展人工造林出苗调查,沙坡头区灌木造林区柠条籽全部发出新芽。“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降雨结束,林草部门工作人员在造林现场紧紧握住气象工作人员的手。
此外,宁夏生态气象遥感中心还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结合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技术,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开展遥感监测,为地方政府和林草部门进一步制定荒漠化防治策略、优化方案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