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将离开本站,访问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5秒后自动为您跳转。

<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2020春播气象服务新闻
巨轮浮波承使命 国产气导再起航
记者: 发布时间: 2020-02-05 来源: 中国气象报


中央气象台气象导航业务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曹越男 齐丹

  2019年12月10日,由中央气象台提供远洋船舶导航服务的浙能集团“浙能海1号”轮历时15天,靠泊舟山六横煤炭码头,顺利完成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至舟山航线的首航。

  “‘浙能海1号’是当今国际远洋散货轮最大的船型,在出航期间,首次全程使用了中央气象台航前最优航线设计,航行中航道天气海况监视及风、浪、流等天气预报,航程结束后的航次评估报告等服务产品,坚实的科技支撑让远洋航行有了‘定海神针’。”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有着18年航海经验的肖栓良船长说。

  船长提到的“定海神针”,就是中央气象台于2019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发布,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船舶信息服务与监控系统并举、船端与岸端导航业务系统一体化的中央气象台船舶气象导航系统。

  响应战略 气导服务扬帆起航

  狂风、巨浪、暴雨、浓雾、海冰等恶劣天气和海况,严重威胁航行安全,影响航行计划。船舶气象导航服务被公认为是减少事故、保障航行安全、省时节能、提高营运效益的有效手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远洋船舶多使用国外气象导航公司的服务。1984年,中央气象台专业预报科开始研究气象导航技术;1992年,创建北京环球气象导航中心,正式开展导航业务。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中国气象局海洋气象业务布局调整以及市场萎缩等原因,我国船舶气象导航业务量逐年下降。国内远洋船舶气象导航服务市场逐渐为国外公司所垄断。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和“一带一路”走向务实阶段,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项目逐步启动,港口和航运经济快速蓬勃发展,涉海各行业均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海洋气象服务保障。2017年,中央气象台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走自主研发道路,重新设计气象导航业务系统。新的气象导航系统初步具备了全球导航业务能力,可以承担起海运气象服务、海洋生产与经济气象保障乃至国防安全气象保障等专业服务的重任。

  树高叶茂 星辰大海模式领航

  数值模式系统作为现代化气象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支撑,历经数代数值预报专家的潜心研发,已形成了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全球中期数值预报、区域数值预报及专业数值预报为一体的三级数值预报系统——GRAPES,为远洋航行提供如10米风、气压、温度、能见度以及风浪、涌浪等预报,最高空间分辨率9千米,最长预报时效可达240小时。

  2019年,随着中央气象台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深化合作,进行全球洋流模式的联合攻关,洋流模式提供的流速和流向预报也在导航业务中得到了新的应用。

  2019年11月27日,“阿尔法旋律”号从舟山出发,原定航线为走菲律宾东侧,但随着台风“北冕”突然加速发展,在12月1日可能会与既定航线交汇,岸端、船端与船舶租方紧密联系,共同研判。中央气象台建议船长更改航线,经巴士海峡走菲律宾西侧。船端接受建议,终于抢在台风前经过受台风影响海域,最终该船成功避过台风,于2019年12月14日顺利抵达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口。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尤其是在北半球的台风季。

  稳步增长 点滴成海密如织网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近两年的业务快速发展,中央气象台气象导航服务范围迅速扩展。以2019年为例,全年共服务了300多个航次,月服务量从最初的19条增至11月的69条,现日均服务船舶达40条。首钢、上海新海航业、通利船务有限公司、华洋海事、浙能集团等17家航运公司均接受了来自中央气象台的远洋船舶气象导航服务。这个数据已经远超上世纪90年代气象导航巅峰时代的月服务数量。

  气象导航服务范围从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到为南极海域科学考察的船舶提供安全航行保障,服务领域遍布政府服务、海警保障、科考等方面。服务海域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已经扩展到全球海域。

  预报要素多元化、服务时效全方位,能够满足远洋导航、海上搜救常态化、全天候行动的新需求,中央气象台应用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技术和导航产品,为海上安全保驾护航,为中国印记向深海拓展助力。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2月3日三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