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宁夏气象局->气象专题-宁夏气象局->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陈振新

一个老气象人的工匠精神

来源:      时间: 2023-11-09

陈振新,1934年出生,河北唐山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退休,退休前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主任工程师。陈老自离家从戎,大部分时光奋斗在气象预报预测工作一线,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信念诠释了气象人的工匠精神。

2003年前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大院里经常能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骑着自行车,和工作人员一样在按时上下班。他是自治区气象台的老台长,退休后被返聘回来,教新分配的大学生绘制、分析天气预报图。在气象台的会商室里,他穿一件白衬衫,仔细地扎在腰里,袖子半挽起来,拿着一根小棍,在白板上给预报员讲课,眼睛里透着几分和蔼和一股认真劲儿。

历经曲折一门心思投入气象工作

195012月,唐山省中高中一年级的陈振新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是当一名炮兵。当时与陈老一起报名参军的学生统一在北京学了半年气象观测后,一部分去了朝鲜战场,一部分被分配到了全国各地从事气象观测、天气图填图工作。

那时的天气图需要人工绘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观测数据。由于天气图是天气预报的基础,要想当一名天气预报员,首先要会画天气图,天气图画得准不准直接影响着预报员对未来天气的判断。

陈振新被分配到当时的军委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做填图工作,并在1954年当上了天气预报员。用陈老自己的话说:“原打算和美帝国主义枪战,稀里糊涂地用笔杆子和老天爷干起来了。”

年轻的陈振新一门心思投入到天气图的绘制中,三年时间,练就了一手填图、分析图的本领。然而没过多久,陈振新在三反五反中,被当作台湾国民党特务关了起来。1954年平反后,终于回到了工作岗位,并在12月正式开始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同时陈振新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气象函授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气象专业知识。1960年陈振新再次被下放到当时的辽宁葫芦岛锦溪县劳动锻炼,后又辗转来到宁夏银川,成了地地道道的郊区农民。直到1964年,才又重新回到预报岗位上。

画图解图建立一代人的天气图分析基础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宁夏气象局也是在那个时候从甘肃省气象局划分出来,筹建省级气象机构。在偏居一隅的小观测站基础上,兴建一个省建制的气象局,当时的气象工作可谓是白手起家。

陈振新刚到宁夏气象台工作的时候,觉得填图工作和在中央气象台时相比太简单,然而他并没有因为简单而有丝毫懈怠,而是更细致认真地填写每一个站点的每一项资料。陈振新回忆,当年银川上游的气象观测站点分布稀疏,用来做预报的基础数据非常欠缺,上游蒙古境内还有个别观测站的数据资料不太可靠,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数据把天气分析透彻。直到后来,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能够判断出蒙古、俄罗斯境内一些站点的气象数据什么情况下可靠,什么情况下不太可靠,这也养就了他不放过任何一项基础数据的严谨作风。

对各个站点和每一个微小的天气系统都印在脑海里,还让陈振新当了一回“纠错员”。当时的卫星云图还需要人工专门接收并冲洗成照片,云图组一位同志因为失误,漏了某一时次的卫星云图,没有及时接收下来,找了一张过去的云图想应付过去。陈振新一眼看过去,就说这张图有问题,因为上一张云图上看到的一个小的天气系统在这张图上没有了,其他的云层变化也不太符合规律。就这样,卫星组的那位同志不得不承认了工作中的失误。

陈振新已经退休20多年了,但提起他,曾经共事过的同事个个都很佩服。当年跟着他学画图、分析图的高级工程师刘梅说:陈台长在宁夏建立了一套完整细致且非常独特的天气图分析方法,使每一个站点的每项资料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那些特别微小、在别人眼里可以忽略不计的天气系统,他都会仔仔细细分析,看看会给未来的天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今已经是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丁永红回忆说,“那时候跟着陈台长画图,一点都不能错,在别人眼里已经画的挺好的图,在他那儿总能被挑出不少毛病。”

数值预报的发展已经能够准确把握大的天气系统,但在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越是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往往越容易造成一些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或者灾害性天气。宁夏气象台副研级高工贾宏元说,“虽然现在人工填图已经完全由计算机取代了,但是陈台长当年教给大家的那套天气图分析方法,能够把每一种气象资料用到极致,对现在准确把握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做好预报预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难舍预报一个老气象人退休后的奉献

1994年退休后,陈振新一度有些闲得发慌,后来受聘到气象台教刚毕业的大学生绘制、分析天气图,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是特别高兴。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年轻的预报员画图、分析图,70多岁的陈振新在返聘到气象台后,开始学习电脑。跟着陈振新学习画图的80后姑娘陈晓娟说,老台长那会从开机、关机、操作鼠标开始学着用电脑,一边给我们讲天气,一边带着老花镜,从电脑上调天气图的时候,按住鼠标半天才能点中,即使这样,他也坚持学习,学会了从电脑上调取欧洲中心、MICAPS等预报图。陈晓娟回忆说,陈台长虽然退休西了,但他几乎天天参加天气会商,跟大家一起讨论预报思路。

如何把自己多年的预报经验传授给年轻的预报员,陈振新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让预报员把过去三十多年手工绘制的天气图全部借出来,手把手带着预报员看图、分析,把同类天气个例拿出来进行对比分析。用他自己的话说,你们虽然没有预报经验,但是把这三十多年的天气图挨着分析一遍,就相当于把前人的预报经验装在了自己的脑子里。跟着他学习过的几名年轻预报员如今已经成了预报、人影等气象业务工作中的骨干。他留给这些年轻预报员的,无论是天气图分析方法,还是认真钻研的那种精神,都让他们受益终身。

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陈振新老人依然坚持着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他说:“看不到工作中使用的天气图,有时候就看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里的图过过瘾。”

陈振新的老伴说,“老陈退休20多年了,心心念念放不下的就是天气预报。”在老人家中,至今还留着许多当年分析天气预报时写的手稿,几十年过去,那些纸张已经发黄、变脆,但仍能清晰地看到当年总结预报经验时那一笔一划的印记。

老人一辈子热爱气象,提到最近刚刚发射的风云4号卫星有些激动,他翻出2008年风云3号卫星发射时细心保存的一篇报道给我们看,“才过了几年,咱们国家的气象事业真是发展的越来越好啊!”老人说,现在每天看完天气预报都会等着看第二天的天气对不对,对了就很高兴,如果报了雨还没下,心情就像当初当预报员时一样的失落。不过老人说:“现在的预报真是越来越准了,几乎没有不准的时候,和我们当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相关图片:


图片说明:2-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振新为预报员授课(1).jpg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