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将离开本站,访问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5秒后自动为您跳转。
“在接到气象部门靶向发布的暴雨预警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煤矿企业全部升井,在建工地全部停工,气象部门的精细服务,不仅确保了企业的生产安全,更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在经历过2024年8月24日的一次暴雨过程后,气象部门的递进式服务、靶向预警,让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记忆犹新。
2024年汛期,宁夏气象部门参加防汛应急指挥调度,汇报天气形势。图片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2023年增发国债气象项目重点围绕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气象应急减灾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应急支撑能力四部分建设内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以高质量气象服务助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以气象为先导 不断强化精密监测网
依托国债项目建设,宁夏实现市、县级行政区大气辐射监测全覆盖;利用激光测风雷达、大雾结冰灾害监测站、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设备,以及算力、网络安全支撑设备等,进一步填补观测盲区;垂直探测和专业气象监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开展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交通气象预警服务,重点化工基地精细化雷电预警服务,城市内涝、山洪、重点防汛河段、地质灾害等灾害易发区气象预警服务等,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项目建设为气象数据处理、存储管理提供基础资源支撑。2024年,全区平均站间距缩小至6.9公里,气象监测愈加精密。
依托增发国债项目建设的大雾结冰灾害监测站建成投入运行 图片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坚持科技型特点 努力提升预报精准度
精准预报是气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为了全面提升智能数字预报能力,在国债项目的支持下,自治区气象局引进部署了中国气象局MESO一公里区域模式、福建OTS等先进技术,将宁夏地区2小时内强对流客观预报时空分辨率提升至6分钟、1公里,240小时内温度客观预报时空分辨率提升至1小时、2.5公里,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大幅提升。”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程推进工作组常务副组长、自治区气象台台长崔洋介绍。
2024年宁夏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NX-MESO模式预报与实况对比。图片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坚持公益属性 全面提高服务颗粒度
自治区气象局不断完善以预警为先导的极端天气应对机制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依托国债项目建设,实现“531-63”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和临灾“叫应”机制在全区覆盖。
图为“531-63”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规程 图片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宁夏气象部门通过与三大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和用户画像技术,根据灾害落区和风险隐患点情况,快速筛选出目标用户群体,实现了基于地理位置和用户群体的精准推送。仅2024年,宁夏气象部门通过闪信、靶向发布、微信机器人等新技术手段,共发布各类预警提醒425万人次,决策层临灾“叫应”服务6600余人次,高级别预警信息450条,点对点送达447.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气象预警信息的触达率和精准度,为各地各级部门“关停撤转”、防范应对灾害天气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闪信、靶向发布等技术也应用到应急、交通、文旅等领域气象服务保障中,全面提升预警信息的覆盖度和精准率。据统计,2024年,宁夏地区相关部门根据气象预警信息迅速采取防御应对措施,累计临时关闭旅游景区1312家,转移撤离受灾地区4.8万余人,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充分肯定气象部门高效服务保障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予宁夏气象部门“中央军、靠得住、有本事”的评价。
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宁夏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精密监测效能持续提升、精准预报能力不断精进、精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通过重大项目夯基础、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的成效进一步显现。